但这种环也有可能是用于固定捆绑辀和横木的绳子。(图为满城出土的西汉时期的直横)
深圳博物馆藏北朝铜牛车俑
只闻其名
听说过没见过
虽然学者们对辕和辀解释得比较清楚明白,但对“輗”和“軏”却没有做细致地说明。从以上两图,我们看不出所谓的“销”在哪里。而在埃及底比斯出土的新王国时代的木车主体示意图中(如下图),我们却能明显地看到辀(单辕)和横木(架在马颈部的轭就安装在横木上)相交之处有探出的“销”。
埃及底比斯出土的新王国时代的木车
很难找到图文并茂的关于辀与横衔接的讲解,相关史料中只记载了辀与连接两个车轮的车轴是如何衔接的,古人在轴的上半圆和辀的下半圆分别凿出凹槽,使两者相互卯合。但这种制作方法降低了车体的坚固和稳定程度,到战国晚期则进行了改进,到秦朝则以类似牛车的钩心木垫在辀和轴之间。
“軏”和“䡇”
越来越复杂
考古学家倒是会将辀的前端称为“䡇(yuè)”(此䡇字通軏),并说很多时候会在辀的前端加装铜包头,这个铜包头就被称为“铜䡇”,很多古车上的铜䡇被做成工艺极其精美的兽头。而在河北省满城1号西汉墓中出土的鎏金铜䡇(如下图),不仅被做成类似龙的兽首型,而且在兽口中衔着銎(qióng)管,这个銎管就是用来贯穿横木的。由此,我们可以猜测或许孔子说的“小车无軏”的“軏”指的就是这种精美的铜䡇。如果是这样,那么现在常用的解释就不对了,軏是有管的铜部件,而不是“销”。
河北满城出土的西汉鎏金铜䡇
遮遮掩掩
难见真容
然而,认为軏是“古代小车上置于辕前端与车横木衔接处的销钉”这一常见解释并不能被完全否定。周朝时期在车的辕(或说辀)的前端加装青铜饰物的做法很流行,而且从商朝时就已经开始采用这种做法,安阳小屯出土的车辕饰物就有这么一件很值得注意(如下图),接近铜饰的尾部有一个圆孔,这很可能就是用以插入销钉来衔接车辀和横木的。而河南辉县、淮阳出土的错金银青铜辕饰也有类似的空洞,只不过后者的空洞是两个并列的长方形小孔。
安阳小屯出土的青铜车辕饰物
错金银青铜辕饰
但无论如何,在绝大多数完整的出土古代马车的实物复原图中,我们都难以看到軏的庐山真面目。因为,这些马车中横木与辀的先接触都绑缚着一层层的皮质或麻质的绳子,掩盖了二者衔接处的原本面貌,所以,圣人车上这么重要的一个零件就这样无缘相见了。
河南安阳孝民屯出土双马驾马车车体复原图(图中放大的辀与横木衔接之处完全被绳索掩盖)
河南安阳出土的M52号车复原图(其辀与横木衔接之处同样也被绳索掩盖)
只能靠猜
圣人的车零件丢了
除了小车(马车)的軏以外,大车(牛车)的輗也很难找到确切的实物描述。江陵凤凰山汉墓出土的双辕牛车(如下图),虽然车体完整,辕、横、轭俱全,且双辕前端也有貌似销钉的零件,但在其横木上却没有看到贯穿销钉的空洞。而唐代的通幨(chān,车帷)牛车的横木与车辕的衔接处,也如同前面所提到的马车一样,被层层绳索所遮蔽,无法看到本来面目。但通过这些出土实物可以推测,即便车辕与横木贯穿了輗和軏,还是要通过绳索绑缚来进行加固,但圣人车上的零件原型我们却看不到了。
江陵凤凰山汉墓出土的双辕牛车
唐代通幨牛车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