浇注系统设计之内浇口设计

浇注系统设计之内浇口设计

(二)内浇口设计的原则

1、有利于压力的传递,内浇道一般设置在压铸件的厚壁处。

2、有利于型腔的排气。

3、薄壁复杂的压铸件.宜采用较薄的内浇道,以保证较高的充填速度;一般结构的压铸件,宜采用较厚的内浇道,使金属液流动平稳。

4、金属液进入型腔后不宜正面冲击型芯,以减少动能损耗,防止型芯冲蚀。

5、应使金属液充填型腔时的流程尽可能短,以减少金属液的热量损失:

6、内浇道的数量以单道为主,以防止多道金属液进入型腔后从几路汇合,相互冲击,产生涡流、裹气和氧化夹渣等缺陷。

7、压铸件上精度、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且不加工的部位,不宜设置内浇道。

8、内浇道的设置应便于切除和清理。

(三)内浇口设计方案举例

图2-10 压铸件内浇口设计方案示例

(四)内浇口截面积计算

1、流量计算法

式中:A内—内浇口面积(cm2)

V—压铸件体积和溢流槽体积(cm3)

t—充型时间(s)

v充—推荐的充填速度(cm/s)见表7-1

ρ—液态金属的密度(g/cm3)

G—压铸件和溢流槽的质量(g) 。

压铸合金

充型速度(m/s)

平均充型速度(m/s)

压铸合金

充型速度(m/s)

平均充型速度(m/s)

铝合金

20-60

24

镁合金

10-120

50

锌合金

30-50

25

铜合金

1-10

5.5

(五)内浇道尺寸

内浇道的形状除点浇道、直浇道为圆形,中心浇道、环型绕道为圆环形外,基本上为扁平矩形状。

根据充填理论可知,内浇口的厚度极大地影响着充填的形式,亦即影响着压铸件的内在质量,因此,内浇口的厚度是一个重要尺寸。

1、内浇道厚度

内浇道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0.15mm;最大厚度一般不大于相连的压铸件壁厚的一半;

内浇道过于薄,加工时则难以保证精度,压力无法有效传递;

其经验推荐表如下:

2、内浇口宽度

可由内浇口面积进行计算 宽度=面积/厚度

(六)内浇道与型腔链接形式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