厨房花园

厨房花园

这些羽毛状的花梗,便形成了我们看到的一团团烟雾,新鲜的时候是粉色的,慢慢风干,变成粉灰色,这种独特的过程,赋予了黄栌一种格外诗意的风姿。

烟树实指黄栌否?不好说

关于蓟门烟树因黄栌而来,这个说法我没有找到任何史料记载。只是几年前听一位老师偶尔聊到,觉得非常生动形象,所以牢牢记住了。

烟树,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是常见的意象,比如“参差烟树灞陵桥,风物尽前朝。”,不实指某种树,而是一种缥缥缈缈的调调儿,跟“人比黄花瘦”的那个黄花是一个用法。

至于说在明代燕京八景成景时,诸位文人远眺蓟门,是否正值黄栌花季,受到启发而将蓟门飞雨改为蓟门烟树,这就真的不可考了。

没有文字,我们试着通过图片佐证下。故宫所藏张若澄《燕京八景图》,看看这画的是啥树……想要分辩国画里的植物,这题难度真的是超纲了。

我还找到了另外一位清代画家刘愔的《燕京八景图》,这个树画的,emmmm,我只勉强认出了桥边那棵特征明显的垂柳。

不管怎样,在这个季节,去趟香山,感受下黄栌树轻烟笼罩的美,还是颇为值得的。

黄栌千里月,红叶万山霜

除了初夏花季时如烟似雾,黄栌在秋天也是格外的美。

所谓香山红叶,大部分是靠黄栌在撑场面,在秋天的时候,黄栌叶子会由绿转黄、橙、红,格外的有层次感。

除了观赏外,黄栌还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树种,是传统的染料用材。《天工开物》里就提到过可以用栌木煮水染黄。也可以供药用,“除烦热,解酒疸”,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它有相当高的抗氧化功效。

最在意料之中的是,黄栌还可以吃。坦率地说,翻开《救荒本草》,你就会发现几乎所有野草都能吃,什么打碗花的叶子焯水后可以炒肉;狗尾巴草籽去壳后可以煮粥;古代劳动人民闹口吃的真不容易!

黄栌的吃法是“采嫩叶煠熟,水淘去苦味,油盐调食”——你们谁有勇气试试的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